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的特点包括哪些

2024-06-03 12:25:36 来源:天气频道

导语:遥感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呢?遥感技术在数字化革命的推动下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创新,而且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遥感技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够助力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下面就去看看遥感的特点包括哪些吧!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的特点包括哪些

地球

90年代发展较快,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下面以主要国家发展计划来看全球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1、美国的遥感发展计划

以美国七个部提出的关于“地球变化的研究计划(GC-RP)”,是一项以加深对地球环境变化的科学理解为目的的提案。这一科研计划是通过一种使用有关气候变化的各种可用传感器的全球督测系统,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完成地球模型,更进一步就地球变化作长期的详细研究,以加深理解。该计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星UARS、TOPEX/POSEIDON、LAGEOS等加上EOS计划系统。

另外利用地球探测卫星一系列先进设备仪器和宇宙工作站,静止轨道卫星及探测领域的开发构成大规模的遥感技术发展趋势。在这个计划中地球资源卫星被计划或建议的运行周期一直到95年。这对资源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信息源。

2、日本的遥感发展计划

日本的遥感发展重视目的性和效果。初期主要是应用国外卫星的图像数据作应用研究。在发射卫星方面持慎重态度。他们的兴趣在对外以图解决其根本性的资源缺乏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遥感技术也开展起来。从长远利益等原因出发,成为美国EOS计划的合作伙伴。日本的主要遥感活动是以国家空间局(NASDA)为主体开展的。

他们大都是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的内容,参考对传感器进行开发并对数据信息系统进行重点研究,参考现有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等9个数据中心,并参与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研究的用户接口与国际合作机构的记录、数据交换、网络标准等规则。这个委员会的标准国际检索系统提供地球观测数据的检索服务。

这是为搞清地球环境变化的机理,作为国际上相互交换地球观测数据的第一步而设置的机构,是由日本,美国、ESA、加拿大合作运营的。日本地球资源卫星一号用来观测地球的全部陆地,以资源探测为主要目标。它的图像数据不仅是资源考察的信息,还能获得对环境保护、农林、渔业、国土利用等领域有贡献的信息。

3、欧洲的遥感发展计划

欧洲根据自身利益,强烈地关心保护资源环境问题,欧洲航天机构90年代发射欧洲遥感卫星1号和2号,并发射极地轨道平台POEM-M)。另外德国、法国、意大利也各有自己的卫星研制计划。并与美国、日本有合作开发计划。

4、前苏联遥感发展简况

前苏联在遥感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61年就成功地发射了“东方”号宇宙飞船,实现了第一次在宇宙空间的载人飞行。其后从1962年到1989年共发射“宇宙”号系列卫星2054颗。70年代开始将空间技术应用于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等领域。1986年起新一代“和平”号太空站开始运行,“和平”号轨道站负有大型的称之为“自然”的地球遥感计划的使命,“自然”计划具有典型意义,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和发展地球遥感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取高精度、高可信度和高空间分辨力的地球表面数据,用于解决生态和资源问题。

前苏联91—库尔斯克国际综合遥感计划是国际卫星地球表面气候研究的一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前苏联航天遥感水平居世界前列,航空遥感水平一般,基础研究扎实,理论与应用结合得好,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近来军转民的趋势发展迅速。资源遥感技术具有较大潜力。

5、加拿大遥感技术

发展加拿大航天局主办的第一个本国遥感卫星计划RADAR-SAT计划,是加拿大发射的第一颗遥感卫星,计划于1994年发射。它的运营由加拿大航天局、加拿大私营公司和美国NASA三方共同出资协作实现。加拿大负责整个卫星系统的设计和集成。并在境内设三个地面接收站。该卫星可应用于海岸监测、地质调查、土地利用制图,农业环境和资源监测与调查等方面。RADARSAT还可在世界范围内提供立体像对,有助于发现新的矿藏,全球的土地利用制图。还能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准确信息。

6、中国资源卫星1号计划

中国资源卫星1号是在中国已有卫星技术的基础上与巴西之间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是发展中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合作计划。目的是在互利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发展空间技术。中国资源卫星1号是具有特色的资源卫星系统,数据接收及数据应用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组织进行,设立3个地面接收站。

数据可用于研究和开发制作小比例尺全国资源动态图件和提供服务,研制主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分析模型,定期为国家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目前世界资源遥感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将趋向于国际间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共同使用,不仅提高遥感技术水平还要提高遥感技术应用水平,使世界资源遥感技术及应用走向整体化、系列化、国际化。

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遥感的特点包括哪些

地球

遥感的特点包括哪些

大面积同步观测: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种能力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的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时效性、周期性: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探测能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获取的数据具有综合性,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

经济特性: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成本低,一次成像可以多方受益。

波谱特性:探测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大大扩展了人体感官的功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时相特性:高速度,周期性重复成像,收集资料方便,不受地形限制。

数字处理特性: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多元信息的复合。